【兩種心靈】  劉群茂牧師

兩種心靈】            劉群茂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五章29-32節

「利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29-32)」

《《路加福音》第五章提到了以下三個故事:耶穌潔淨長大痲瘋的、醫治癱子,以及呼召利未,分別代表了三種情形:

(1)長大痲瘋的,代表不潔淨、有罪的人,簡言之就是罪人。法利賽人認為自己是罪人,因此他們每一年都會到聖殿獻祭,只是在他們眼裡自己不過是小罪人,有些人則是大罪人,甚至是不可赦免的罪人。

所以當法利賽人抓到正在犯淫亂的女人時,他們就說要用石頭打死她。基督徒也說自己是罪人,但我們有時會認為別人的罪比較重,是不可赦免的,所以我們不欣賞、不喜歡,也拒絕這樣的人。

(2)癱子代表不能的人。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在道德、情緒、工作上不能的人,這樣的人無法自我控制、不敢面對挑戰,或沒有工作能力、效率,所以你不會欣賞這樣的人,甚至覺得他們是軟弱、失敗且沒有能力的人。

(3)利未代表心理不健康、自我形象不好的人。這樣的人知道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他會因害怕受傷而自我保護。

上述這三種人,不但對人沒有幫助,還會消耗你的時間、精力、物資,但耶穌卻從討論禁食的問題,讓我們看見以下兩種不同的心靈。

大兒子的心

大兒子的心看重對錯、公平不公平,只為爭取自己的利益,所以都在定罪、議論和審判人,這是罪人才有的心態。法利賽人也沒有成全別人的心,他們強調宗教的正確性比一切都重要,所以當人看見神蹟、經歷醫治釋放而歸榮耀給神時,他們卻是在質疑,甚至自以為站在神的那一邊。

  • 父親的心

父親的心就是愛和轉回,他不是去看孩子的失敗或自己的損失,而是想如何得回孩子。《聖經》浪子的故事裡,那位父親雖然失去一半的產業,但在他心裡兒子更重要,他視兒子回來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他的心充滿喜樂。

耶穌看那些長大痲瘋的、癱子和利未,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耶穌潔淨長大痲瘋的,除去他人間的羞恥,對他說:「你潔淨了吧!」這就是神對我們的心,祂不會抓著我們的失敗、錯誤不放,反而選擇忘記、忽略,並對我們說:「你不再是不潔淨的,你是尊貴的,是屬於聖潔的國度。」

利未因稅吏的職業而有罪惡感,但耶穌卻呼召他,看重他、相信他,告訴利未:「你可以有不同的未來。」一個人只要有更好的未來,他就會丟棄不好的,因此當所有人都定罪利未時,耶穌的呼召對他有很大的醫治,也給了他盼望。求神恩待我們,使我們擁有正確的心靈,願意成全、祝福別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