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使命(一)】 士林靈糧堂 丁家蘊牧師

復活與使命(一)】 士林靈糧堂  丁家蘊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十六章11-20節
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這事以後,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鄉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變了形像,向他們顯現。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後來,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裡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

耶穌復活後多次向門徒顯現,證明祂的復活不是少數人的幻覺和假想,也藉此教導我們以下兩件事:

一、責備門徒不信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十六16)」基督信仰是本於信,以至於信,是從信心開始、根基在於信心,沒有信心就沒有信仰,若門徒不相信耶穌已復活的事實,他們的信仰就將崩潰,所以耶穌責備門徒心裡剛硬,即使祂向門徒顯現,並透過許多人不斷向他們傳講,門徒仍是不信。生活中的事常需要先通過理智,但也有時是不用理智去分析,甚至是在看不見時就相信,例如:對於醫生的治療、開的藥物,通常你會相信、不會懷疑;風吹在身上,雖你看不見,但你感受得到,也相信有風的存在。

唯獨對基督信仰,人卻一定要看到或經歷到,才願意相信,更甚的是一碰到問題,人就陷在困境裡,根本沒想到信或不信。我們到底信的是什麼、是真的或假的,這是非常核心的問題,因為若我們能堅定相信,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產生。

真實的信心,使人不致動搖

復活的信心,是門徒最重要信仰基石。「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可十六7)」門徒跟隨了耶穌三年半,他們看見耶穌所行的事仍不信,甚至忘了耶穌曾說過的話,代表他們根本沒有信心。

若我們不明白信心的內涵,一遇到不順遂的環境,就會跌倒、沮喪,充滿負面想法,信心立即被眼前的環境動搖,例如:我們向神禱告要成為多國之父、求主使用我們,但當帶領的門徒有狀況時,卻只見麻煩、不見信心,若是如此,我們就無法見證主的復活。

復活的信仰,從生活中實踐

又或者我們常很容易脫口而出:「神會預備。」覺得事情和自己沒有關係,但神的意思可能是:「我就是透過你來預備。」或是說:「神的國一定要復興。」但其實復興是需要你願意去傳揚福音的。因此我們必須去思考,當我們遇到困難、不順利或喜樂時,我們是如何面對?當你感謝神為你成就心願時,你的心願為的是什麼?當你買了股票獲利時,但你買股票為的又是什麼?

我們對於每件事的動機和回應,決定了我們是否在耶穌復活的信心裡。若這一切都只是出於你的肉體私慾,是你要的、你自己做的和你所選擇的,不是在耶穌復活的信心裡,神就無法為我們負責任,求主將不信的惡心,從我們的裡面拿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