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安 牧師
在每一個世代,神不斷地興起願意跟隨祂的人,成為爭戰得勝的勇士。 士師記中,神的百姓在神所應許之地拜偶像,行神眼中看為邪惡的事情,以至於神不與他們同在。當仇敵來攻擊,神的百姓就受苦;百姓在苦難中回轉歸向神、呼求神的拯救時,神就興起士師。士師帶領百姓打退敵人後,在太平的日子裡,神的百姓卻又慢慢地鬆懈了,遠離了神,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情。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營寨。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上來攻打他們。」(士六1∼3)
神把以色列人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痛苦中百姓回轉歸向神,神就興起了基甸,並且揀選了三百位勇士。敵軍有十三萬五千人,在這麼懸殊的比例下能打贏戰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神的同在。屬靈爭戰裡只要有神的同在,必然會得勝;而神的同在與否,與領袖及他的團隊是否合神心意很有關係。我們要從基甸帶領的三百名勇士的生命特質,來學習做一個得勝者。
一、信心壯膽
「那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聚集過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亞比以謝族都聚集跟隨他。他打發人走遍瑪拿西地,瑪拿西人也聚集跟隨他;又打發人去見亞設人、西布倫人、拿弗他利人,他們也都出來與他們會合。」(士六33∼35)
「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士七2∼3)
1.得勝在乎神
基甸吹角呼召時,總共有三萬兩千人來跟隨他,但是以神的眼光來看,人數還是太多了,如果以色列民打贏了,會誇口自己以寡擊眾,以小搏大。神要教導基甸,爭戰得勝不是靠人多,而是神有沒有同在。
大衛還是小牧童的時候,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欺負;非利士人派出又高又壯的巨人歌利亞,以色列軍營中沒有人敢出去跟他對抗。大衛挺身而出,一個十幾歲的小牧童面對一個將近三公尺高的巨人;巨人歌利亞頭戴頭盔、身穿盔甲,有槍有刀,大衛只有溪邊撿來的五顆小石頭,但是他一點都不懼怕,勇敢地面對歌利亞宣告說:「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七47) 大衛知道,在他牧羊時面對獅子、豺狼,都是靠神來打贏;因此面對歌利亞時,他也知道惟有倚靠神才能得勝。果然,大衛一將石頭甩出去,這個將近三公尺高的巨人就倒下了。
我們把信心的眼光對準叫我們得勝的神。若我們相信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能站在必勝的位置。神知道跟隨基甸的三萬兩千人中,有許多人心裡充滿恐懼害怕,而神不希望這些人影響團隊。留下的一萬人,他們對神有信心,也相信神所膏抹的領袖基甸,這正是神所要的。 (待續)
(本文轉載自2017年10月29日台北靈糧堂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