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美倫教師
經文:希伯來書六章13∼20節,七章1∼3節;詩篇一一○篇3∼4節;彼得前書二章9節
從希伯來書我們可以看見,舊約的獻祭制度在新約已經完全成就在耶穌基督的身上:舊約時代要獻贖罪祭,在新約耶穌成了永遠的贖罪祭;舊約的時代,有大祭司到上帝的面前為百姓贖罪,在新約我們有一位永遠的大祭司耶穌基督,祂在父神面前不斷地為我們禱告。這是整個希伯來書的核心概念,其中切入這整個信息的主要概念,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來思想的——耶穌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為大祭司。
「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時候,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著起誓的,就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這樣,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人都是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並且以起誓為實據,了結各樣的爭論。照樣,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作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來六13∼20)
一、君王祭司麥基洗德
「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他當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就迎接他,給他祝福。亞伯拉罕也將自己所得來的,取十分之一給他。他頭一個名繙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來七1∼3)
1.君王
這裡描述麥基洗德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麥基」原文意思是君王,「洗德」是公義;「撒冷」是耶路撒冷的舊名,與「平安」同字根。因此,「麥基洗德」是平安的君王,也是公義的君王。
如果我們明白以色列的歷史,會覺得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為君王有君王的系統:大衛的子孫──猶大支派做君王;亞倫的子孫──利未支派做祭司,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事實上,一些考古的資料顯示,在中東真的有一些國家的君王就是祭司、祭司就是君王。
2.祭司
創世記十四章描述的就是希伯來書作者所說的那段歷史:亞伯蘭的侄子羅得被擄走了,亞伯拉罕只用了三百一十八個家丁把所有的人和財物都搶回來,這是上帝與他同在很重要的記號。當亞伯拉罕回來的時候,他到一個地方叫做「沙微谷」,又稱為「王谷」,其實就是耶路撒冷。麥基洗德在今天的耶路撒冷迎接亞伯拉罕,而且為亞伯拉罕獻祭和祝福。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十分之一供奉給麥基洗德,意思是亞伯拉罕以麥基洗德為他的祭司。
希伯來書又指出了一個很特別的事情:麥基洗德是無父無母、無祖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猶太人是非常重視家譜的民族,唯獨麥基洗德這個人,在聖經裡面沒有記載他的來龍去脈,而這個特質好像與神的兒子相似: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看起來是出於人,其實祂的根源是從永生的上帝而來。所以當我們認識了麥基洗德的背景,也認知他是打開整個希伯來書中間非常重要的一把鑰匙,接下來我們就會發現,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要強調的不是麥基洗德,而是耶穌基督──真正的君王祭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