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來到神面前 上】

周巽正牧師

經文:希伯來書十章19∼23節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來十19∼23)

一、應當坦然進入

1.這是神的心意

經文中講到的至聖所,是約櫃所在的地方;就是大祭司每年只有在贖罪日,戰戰兢兢地進前來的地方。可是希伯來書說,我們可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如果我們仔細看,希伯來書的作者不斷強調一個主題,跟「坦然進入至聖所」有很深切的關係。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希伯來書的作者不斷地勸勉我們要坦然地進入到至聖所,要帶著充足的信心跟誠心來到神的面前,凡進到祂的面前的,祂都可以拯救到底。

2.這也是我們所失去的

為什麼希伯來書的作者要這樣不斷地勸勉?因為對當時猶太信徒而言,要面對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心裡是很恐懼的,他們很難想像神真的可以跟人同在,因為人是有罪的;而且我們的良心也不斷提醒我們所犯的錯誤,是不配進到神的同在裡。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會發現即便成為基督徒,活在新約裡面的我們其實跟神仍然會有距離,我稱它是「客氣的距離感」。華人的文化就是非常客氣,所以我們習慣保持距離。而跟神保持距離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軟弱、不完全、讓神失望,以至於我們不敢來到祂的面前。但希伯來書作者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勸勉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因為整個救贖的目的就是恢復關係──恢復起初神創造人,渴望跟人擁有的親密關係。

二、不應倚靠知識與律法

1.回到生命的源頭

當神創造天地,把亞當跟夏娃安置在伊甸園,起初人是活在施恩寶座前,活在與神連結的關係裡。然而,當人犯罪,罪使人與神隔絕。

在伊甸園裡,神對人說:「園中各樣的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我們常用律法的角度來解讀這段經文:這件事不可做,做了會有懲罰。可是神講這件事的本意,並不是從律法出發,神只是在描述離開了生命後,會有的結果。原來人最大的問題,不是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而是離開了生命的源頭。當他們在神的同在裡,可以享受園中各樣的果子,包括生命樹的果子。人連結神,所連結的是連在生命的源頭。而當人從生命的源頭的插頭裡拔出來,生命就終止了。所以,人最大的問題是在伊甸園的時候選擇離開生命的源頭,而離開生命的源頭最終就是沒有生命,沒有生命最後就是死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