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 區永亮牧師
(續…)
- 靠主耶穌是得安息的關鍵
1.「今日」與「所聽見的道」的了解
如何進到安息?主耶穌是關鍵。
「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果進到迦南地,就是流奶與蜜之地,就是所謂的進到安息,神就不會告訴大衛說,還有另外一個安息。「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
「今日」又叫特定的日子,就是神所指定、所預定的一日,或某個時候。「你們若今天聽祂的話」,祂的道就是祂的話,講到那一天大家都要聽祂的話。希伯來書的作者特別強調神預備的那一天,跟主耶穌基督有關係——那天你們都要聽祂的話。
當撒瑪利亞婦人遇見耶穌,認為祂是先知,所以就問耶穌,神在哪裡呢?主耶穌對她說:「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約四21、23)主耶穌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時候將到」,到底時候到了沒有?「如今就是」,那不就時間已經到了嗎?因為主耶穌是神,所以祂用人能夠明白的話──「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來講,基本上就是講祂自己。神只有「現在」,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對祂來講,祂是自有永有的神「I am who I am.」所以「今日」是講到耶穌來了。當你接受耶穌的時候,祂要跟你講話,你要聽祂的話,你就可以得安息。人若不聽神的話,就沒有進到安息。當你信主以後,聖靈會改變你的生命,而主耶穌就是我們得安息的關鍵。
2.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太十一28~30)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這段經文是對當時的宗教家說,這些人很努力要靠律法、靠行為進到安息。宗教家批評主耶穌在安息日讓門徒拿穗子來吃、在安息日醫病……等,一個進到安息的人、跟一個還在努力進到安息的人,只差別一件事情,就是他有沒有敬拜神、有沒有遵守神的話。主耶穌進到安息,因為祂沒有一件事情是自己做主,都是父神告訴祂,父神怎麼做,祂就怎麼做。祂每次在敬拜讚美,是從人的角度把一切的尊貴榮耀歸給父神,祂一生就是為神來活。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我怎樣得安息?不是得著一個東西,你就得安息;是你整個生活有沒有安息?心態有沒有安息?人生充滿勞苦愁煩,所以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祂要使我們得安息。」
在原來的經文中,「得安息」是一個動詞,「我會安息你(I will rest you.)」。原來神不是幫我們一點忙,好叫問題得以解決,我們就可以安心一點;神乃是要改變我們的生命,好叫我們面對任何事情,都在安息裡面。
3.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
神如何使我們安息?「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你願意來到主的面前,被祂改變嗎?
今年我們特別講到門訓的落實,整個門訓的結果就是得安息。當時如果有一隻新的牛,還沒有耕過地,就會將一隻老練的牛放在牠旁邊,讓新牛跟著老牛學習一起耕地。兩隻牛一起負軛,但是老練的牛背著軛走在新的牛前面半步;新的牛不知道怎麼耕,亂跑亂跳亂衝,但老練的牛除了有力氣還有經驗,就帶著新牛學習耕地。人是照神的形像、樣式造的,門訓就是讓我們能夠像主耶穌基督,能夠恢復神造我們的形像和樣式,回到亞當、夏娃還沒有犯罪的時候,就是單單敬拜神,享受神的偉大,讓我們進到安息裡面。
所以我們被主改變,不是學一些方法,乃是學祂生命的柔和謙卑。「謙卑」不是道德的修養,是你看清自己什麼都沒有,就算有的,也不是你自己的,是神給你的。這些美好不是你賺的、不是你發明的、不是你努力來的,都是神為你預備的。謙卑是感謝、享受主所賜的。「柔和」的意思是被控制住的力量。藥品在藥劑師的手中,就可以醫治疾病,但一般人亂吃,可能會傷害身體。風可以把船吹翻,不過也可以讓帆船前進。今天你所擁有的,不要誇口自己有本領,你要將生命給神用。門訓就是把你的生命變成主的生命,跟主走就一定會得安息,並且享安息,因為主的軛是輕省的、容易的。主在你旁邊,會負你的責任,就像新牛耕田耕不動的時候,那隻老練的牛一定會耕過去。
在原來文字,「容易」就是裁縫為你量身訂作衣服。若你的工作是神為你量身訂作,一方面你會覺得很有果效,一方面你會很享受那個工作。不僅在職場,在家中也是一樣。所以安息就是讓你進到神為你預備的環境,就像神把亞當夏娃放置在伊甸園,而不是亞當、夏娃選擇伊甸園;照著神的旨意甘心樂意地去敬拜神、順服神。
神要你先進到安息,然後把環境給你,好讓這個環境也進到安息,因為神定意要恢復這個地。讓我們更多地親近神、敬拜神、更多地認識神、照著神的話去做,我相信神會大大地賜福給你我。 (摘自: 20180325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