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兒女屬靈的遮蓋  (一)】

台北靈糧堂  區永亮牧師

經文:提摩太後書一章1∼7節

今天我們要以聖經的原則來看「父母如何成為兒女的屬靈遮蓋」。這不僅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屬靈的父母與屬靈的兒女之間;甚至若你是公司的老闆,要怎麼去牧養你的員工。這是很重要的原則,能帶出福音影響力的擴張,並且能夠一代傳承一代。

一、以神的愛來愛我們的兒女

1.「親愛」的兒子

我們為孩子花很多功夫,我們不是不愛孩子,但是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摻雜了我們自己的想法在裡面。

「寫信給我親愛的兒子提摩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提後一2)「寫信給那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提摩太。」(提前一2)「他在主裡面,是我所親愛、有忠心的兒子。」(林前四17)

保羅說提摩太是「親愛的」,因為提摩太有忠心、有信心。保羅是從神的角度去愛提摩太、看提摩太。你是從你的角度愛孩子,還是從神成全他、呼召他的角度呢?你有沒有照著神的心意愛他?如果你的孩子聽神的話走神的道路,但是與你愛他的心意不同,你會不會掙扎著「孩子要聽我的、還是聽神的?」當孩子出了問題時,你求神要幫助他、改變他,但是你有按照孩子的需要去為他禱告嗎?

2.願「恩惠」、「憐憫」、「平安」

「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提後一2)保羅寫書信給教會時,常用「恩惠(恩典)和平安」祝福教會,但寫給提摩太時特別加上「憐憫」,意思是他求神幫助提摩太活在恩典中,求神幫助提摩太他自己沒有想到或無法做到的事情。

「恩惠(恩典)」是指神能幫助他,給他能力做他原來不能做的事情。「平安」不僅是平平靜靜,也是「健康的、豐富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茂盛的」,用現在的話就是「通達的」。「憐憫」跟同情不一樣。同情是看到一個人很可憐,但不代表你會做什麼。憐憫是同情加上行動,去成為人的幫助。保羅把提摩太帶到神的面前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我能為提摩太想到的就這麼多,但是祢想到的比我多」;另一個是:「我能夠幫助提摩太的就這麼多,但祢做的一定比我多。」

「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後一3∼4)意思不是保羅每分每秒都想提摩太,而是他不停地、不斷地想到他。當保羅一忙完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屬靈的孩子提摩太。我們的工作、服事很忙,這不是錯誤;但如果我們的孩子現在在哪、目前的狀況為何,我們都搞不清楚,這就不恰當了。保羅想念提摩太時,不僅看到他的需要,並且保羅不停止地、真誠地愛提摩太,就像周神助牧師常講的──是有深度的愛,不是膚淺的。

3.作父母的應多為自己禱告

「奉神旨意,照著在基督耶穌裡生命的應許,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提後一1)孩子若活在神的旨意中,他就會知道人生的目標和方向。這不是指你的孩子日後去從事什麼工作,而是要使他明白他的人生是神的計劃,也是「應許」,是一個信心的過程。對保羅來說,他的呼召就是做使徒,他對屬靈兒子提摩太有一個責任:「我活在神的旨意裡,我有永生的盼望,我知道我一生要做什麼。孩子,我也要幫助你找到神在你身上的呼召,好叫你能夠走在神的心意裡。」

我的大女兒高二時,說她要做建築師,但過一陣子卻說她要改讀心理學:「因為同學說,讀建築會找不到工作,讀心理只要聽人發牢騷,就有錢了。」我就告訴她:「第一,妳需要知道妳的興趣是什麼;第二,妳需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去發展妳的興趣、不要好高騖遠;第三,妳需要知道神的呼召是什麼,妳要為神而活。我會繼續為妳禱告,妳也要為自己禱告。」

後來她申請了建築系,當時幾個出名的建築學校,像哈佛、MIT學費都太貴了,所以她就申請了UC Berkeley,有天我去接她下課的時候,她說:「今天校長找我,因為我被錄取了,今年UC Berkeley是建築系排行第一名。」我聽到非常驚訝,接著她說:「Daddy,It’s not me.不是因為我有本領,乃是因為神的祝福在我的身上。」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怎麼愛你的孩子,會帶出你的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待續,摘自: 20170813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