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出門徒(二)】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謝宏忠院長

三、訓練能教導別人的人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v.2)「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是門徒倍增的秘訣。保羅帶提摩太,提摩太帶忠心能教導的人,忠心能教導的人帶別人,代代相傳共四代。這種門徒訓練被稱為TTT訓練法(Train The Trainer),不訓練老師,只訓練訓練者。

TTT訓練法有兩個基本的信念:首先,每個失喪的人都有信主的潛力。其次,每個信徒都可被訓練成為門徒。要成為能帶門徒的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要忠心:忠於所託的福音真理,把它傳出去。(2)能教導:不是要成為學者專家才能教,而是要受過訓練再去教。譬如受過一對一帶慕道友或初信者的訓練,就可用一對一的教材去帶領他們。

不要小看這樣的訓練,只要切實去做,在聖靈的膏抹下,會帶來門徒的大爆炸。有一位宣教士挑戰卅個疲倦的農夫說:我來只做一件事,就是訓練你們,使你們也能去訓練別人。他先教導他們寫得救見證,大聲唸五次給自己聽,再分享給旁邊的人聽。接下來,請他們列出還沒有信主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到家裡,分享自己生命改變的故事。結果,只有十一個人做到。宣教士挑戰其他十九個沒有行動的農夫說:如果不做,下次就不用再來受訓了。宣教士每次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聖經故事,訓練他們去教,也訓練別人去教。結果不到三年的時間,建立了九千三百多間教會,帶領了十萬四千人受洗成為基督徒。

四、培養勝過苦難的品格

1.操練同受苦難

保羅對提摩太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v.3)作主門徒,必然會為主受苦。保羅常帶提摩太到處宣教,同受苦難,幫助提摩太鍛練出勝過苦難的品格。

我們神學院老師每年要帶神學生出去短宣,操練受苦的心志。有時米飯夾雜沙子,洗澡水混有泥沙,白衣一洗變黃衣;有時住在茅草屋,有時打地舖,半夜還有蚊子叮咬,睡不安穩;有時雞籠豬舍作伴,氣味難聞。老師與學生同受苦難,慢慢培養出勝過苦難的品格。

保羅用三種角色講到三個勝過苦難的品格:

(1)軍人:專一的品格

「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v.4)「世務」就是我們今生的各樣生活需要,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保羅不是說我們不需要這些,乃是說不要讓這些生活所需纏住我們,以致不能專一為主打美好的仗。保羅舉羅馬軍人為例,軍人打仗前,要先檢查衣服是否會纏住兵器,以致刀拔不出來,箭射不出去。NBA籃球隊裡有很多光頭,卻很少披頭,因頭髮太長會遮住視線,妨礙投籃。眼睛只注意生活所需的基督徒,無法成為基督的精兵。

(2)運動員:節制的品格

「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v.5)「按規矩」就是遵守比賽規則,不能為了贏得比賽而違反規則。這需要節制的品格,才能勝過違規得獎的試探。比賽不按照規矩,會被取消資格;即使贏得比賽,也會被取消獎牌。我們在主裡都是福音的運動員,更需要學習節制,免得我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

(3)農夫:殷勤的品格

「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v.6)「勞力」是指工作到筋疲力竭,像農夫殷勤撒種、施肥、鋤草和收割一樣。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農夫,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教會。教會越多人殷勤撒福音的種子,就會結出越多福音的果子。同樣地,越多人殷勤帶門徒,就會帶出更多的門徒。

                                                            (待續,摘自: 2018靈糧季刊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