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 區永亮牧師
經文:民數記十一章11∼15
每一個團體,都需要領袖。每次講到領袖,我們心裡都有很風光的圖畫──領袖非常有魅力、很會講、很會做,或者有很多的功績偉業,有很多人跟著他。所以講到領袖學、成功的秘訣、成功的領袖,似乎都看教會大不大、人多不多。但問題是,聖經所講的領袖,是這樣的領袖嗎?我今天分享的,不只是「領袖」而已,而是「屬靈的領袖」,很可能跟你心中對領袖的想法不一樣。
30幾年前,當我離開職場、進到教會服事時,我的老牧師告訴我:「永亮,如果你不會禱告,你要讀詩篇;如果你不會做人,要讀箴言;如果你不知道教會的問題,要讀哥林多前書;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個傳道人,要讀哥林多後書。」「有兩個人你要好好地了解他們,一個是舊約的摩西,一個是新約的保羅。」這兩個聖經人物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當我更多認識他們時,我就發現,神所興起的領袖跟一般的領袖不一樣。
我曾遇到一位紐西蘭的宣教士,他寫了一本書叫《Leadership》,提到在聖經裡面大概只講過六次Leadership。舊約所講的是「servant」(神的僕人摩西);到新約的時候叫做「門徒」。換句話說,在你講Leadership(領袖)以前,你一定要學習什麼叫followership(門徒);當你在做領袖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怎麼做僕人。
「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我從那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吃罷!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民十一11∼15)
- 他在服事中所面對的挑戰
領袖面對的挑戰,一個是從外面來的,另一個是從自己來的。
1.從人來的埋怨(v1∼3)
民數記第十章末了,以色列人預備好往前走,如果走的對、走的好,很快地就會進到神所應許的迦南地,這時候他們應該是很興奮的;沒想到第十一章前面幾節的經文告訴我們,神的百姓在埋怨,神警告了他們,但到了第4節,他們又開始埋怨了。
領袖的第一個挑戰,是要面對人的埋怨。「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民十一1)以色列人在埃及雖然做奴僕,但是埃及是他們習慣的環境,當他們離開後,在西乃山待了一段時間,也熟悉了那個環境,但現在他們要走一條沒有走過的路、陌生的路,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仰望神,讓神帶領他們。
當你作領袖,你帶的人可能沒有你的高度,搞不清楚神要怎麼帶領他們,所以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來找你,他們有埋怨是很正常的,因為對這個有困難的人來講,他覺得你應該現在就要解決困難。如果你能夠用對的態度來處理,或是去做一些補救,就可以繼續建立這個關係。
但是聖經說:「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民十一4)這些閒雜人不是以色列人,可能是在埃及過得比較差,而跟著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人,這些人開始起鬨說沒有肉吃。「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民十一5)很有意思的是,為什麼他們要吃肉?在埃及的時候,如果做奴僕,根本沒有肉吃,如果真想吃肉,可以跑到河裡面去打魚,而某些菜需要有人種,蒜頭則是比較容易生長的。這是他們在埃及時平常的食物,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要的不是平常的食物,而是過去沒吃過的食物,就是肉。
當一個人不滿意、埋怨的時候,他會想,以前是吃魚,現在要吃肉。所以聖經說,這些人是貪心。領袖可以盡力去幫助一些人解決困難,但是不可能滿足人的貪心。人本來就不容易滿足,甚至很容易忘恩負義。比如夫婦間有問題的時候,這個妻子氣得不得了,我問她:「妳跟他相處三十年,難道他一點好處都沒有嗎?」這個妻子突然就愣住了,想想丈夫是有一點好處,那我就說:「為什麼不看看他的好處呢?因為妳講了三十分鐘,從來沒有提過他一次的好處。」人很容易忘記恩典,甚至人在貪心中撇棄恩典。你是領袖,你要面對的就是滿足人的需要。這很難,怪不得每個人都說「做事容易、做人難」。
(待續,摘自: 20180610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