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喬美倫老師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6~9)
哈該所處的時代,大約是主前520年,那是一個艱辛的時代。
主前586年,南國猶大亡於巴比倫帝國,舉國菁英被擄到巴比倫,耶路撒冷淪為荒場。終於,在主前539年,波斯帝國取代巴比倫帝國成為中東霸主,波斯第一個君王古列下詔,容許猶大人歸回故土,重修聖殿,這原是大好機會。所羅巴伯成為第一批歸回的領袖,與大祭司約書亞領導百姓約五萬人,回到耶路撒冷,在廢墟上重新立了殿的根基,這對猶大人而言,是悲喜交集的一刻。
〈以斯拉記〉記載了這一刻:「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都站著讚美耶和華……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拉三10~13)
困境中的困境
這原是令人振奮的一刻。但好景不常,當地多年居於此的外邦人,開始找猶大人們的麻煩,他們先是建議一起建造,被猶大人拒絕之後,就不斷上告朝廷,阻擾猶大人建殿。(參拉四1~4)
因此「於是,在耶路撒冷神殿的工程就停止了,直停到波斯王大利烏第二年。」(拉四24)這一停工,就停了15年之久。
困境中的時機
就在十五年之後,「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兩位先知的信息不約而同都與建殿有關。哈該首先問他們,到底什麼時候,才算是建殿的好時機?「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該一2)接著哈該指出他們延誤建殿,卻將金錢與精力花在自己的住宅之上——「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該一4)雖然他們精修自宅,但這些年來,「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該一6)也就是說,他們雖然努力,卻並不蒙福,仍活在咒詛之下。
因此先知哈該提醒他們,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建殿,上帝的榮耀尚未回到他們中間的緣故。「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該一8)現在,就是建殿的時機。
時機中的困窘
就在所羅巴伯與約書亞帶領百姓恢復建殿的一個月之內,他們就發現當時的困窘局面——銀子不夠了。這時先知哈該再次勉勵他們,文首的經文,提到兩個關鍵。
(待續,摘自: 2019靈糧季刊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