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區永亮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五章1~12節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去年九月同工會議提到,主日講台可否針對一段經文用一系列的講題作深入地解釋,藉以幫助弟兄姊妹能夠在神的話語上更進深;我也想到今年教會的主題是「邁向榮耀」,我們需要更多明白神的旨意,且有能力完成神所託付的大使命。所以從今年開始,每個月的一、三週主日我會帶領大家深入探討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登山寶訓」,盼能幫助弟兄姊妹更深地扎根在神的話語上。
弟兄姊妹,你了解天國是怎麼一回事嗎?你對天國的了解是正確而完整的嗎?這些年來我們教會常常傳講一個很重要的主題:轉化,轉化跟神國的彰顯有關,所以很多人都在談論神國的彰顯,但是神國是如何被彰顯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思想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會明白了,因為登山寶訓講的正是天國的真理如何地實現與彰顯在這地上。馬太福音是一卷強調耶穌的教導的福音書,整卷書大概有五個重要的教導,第一個教導就是五到七章所涵蓋的登山寶訓,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基督信仰的神學觀念,我會建議你先研讀這三章,對耶穌在地上如何建立神的國會有一個清楚的概念。
登山寶訓的主題是「八福」,很多人讀了八福以後會疑惑地問:「虛心的人會有福嗎?溫柔的人會有福嗎?」因為他們覺得聖經的真理根本無法應用在現今的世界文化裡面,八福的內容不是天然人可以做到的;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聽到的都是像「我不爭怎麼可以!」「如果我把機會讓給你,那我什麼都沒有了!」等等之類的話,所以才會覺得耶穌所教導的天國的真理跟我們現今的文化價值觀差異極大。為此,斯托得牧師(JohnStott)進一步地解釋說:「登山寶訓是新約聖經中『基督徒式的反文化』。這裡列出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宗教敬虔、對金錢的態度、追求、生活態度和關係網絡等都與非基督徒的世界完全不同。而這種『基督徒式的反文化』就是神國度的生命,一個完全人的生命但同時又活在神管理下的生命。」
所以登山寶訓提及的天國文化,不是一般的處世智慧、策略或方法,而是在傳遞耶穌彰顯的生命影響力─祂的生命是一個明白神心意的生命、祂的生命是一個帶出能力彰顯神國權柄與能力的生命;因此神的兒女需要明白神的旨意,並領受完成這心意的能力,才能將「絕對的真理」實踐於「相對不同的文化」中,為這塊地土帶來轉化、復興,與神國的彰顯。
一、這教導專注於天國的彰顯
1.我們所傳的福音是「天國的福音」
登山寶訓是耶穌對天國福音的教導,福音就是好消息,但是這個好消息不是指一般的中獎發財、金榜題名、事業發達或身體健康等。主耶穌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個人的期待,但我們生活所需用的一切東西,祂都知道,也會豐富預備;祂把天國的福音帶到地上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心意彰顯在我們的當中,所以聖經中的福音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神的國會彰顯的好消息」!
天國又稱作神國,在新約聖經裡面因傳講對象的不同,有時用天國,有時用神國;「天國」是對猶太人的用詞,他們深怕冒犯神,不太願意直接稱呼神,「神國」則是對外邦人的用詞,其實兩個詞的意思是相同的。到底什麼是神國?神國在以賽亞書叫做「神掌權」,是神權柄的彰顯。神國是動態的(dynamic)、是有力量的,而且是一定會有事情發生的;神國是上帝掌權的地方,也叫做國度,在創世記,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並賜福祂所造的人,又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參創一28)經文中的「治理」就是國度的意思。在神的國度裡,要讓上帝掌權,並且這位天國國王的心意要為祂的百姓所明白。神透過祂的計畫和能力來彰顯祂的權柄,使祂的旨意得以成就,當祂的百姓信靠祂、順從祂的旨意而行的時候,就能在神的國度裏蒙福。 (待續,摘自: 20190331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