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領袖學院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周巽正牧師
經文:以弗所書二章18~22節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8~22)
過年期間我和雅文師母受邀去美國參加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這個全國性的祈禱早餐會擁有67年歷史,每週一次,美國總統和美國國家議員聚集在一起為國家禱告。雅文與美國國會議員的妻子有很美好的連結,這些議員妻子都是非常敬虔的基督徒。那天川普總統也在當中,大家一起為川普總統禱告。我們與麻省一位國會議員有非常美好的交談,他跟我們分享在作國會議員的六年中,他經歷了什麼,學到了什麼,以及他在掙扎的是什麼。通過這次的國家祈禱早餐會,我看見神把為主作鹽作光的人放在職場每個環節裡面,我相信神有特別的心意,就是當我們講到職場轉化——我們教會特別的使命時,我們要怎麼落實?我裡面有很大的渴望,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就是我們應當如何裝備聖徒,各盡其職?因為我渴望看見教會孕育一些偉大的領袖來轉化世界。
一、成全聖徒的阻礙
當說到要營造一個成全的文化,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我們的教會是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所以巴不得每個人都可以帶領人、訓練門徒,進入到他們命定和呼召的裡面。可是在我的觀察中,當弟兄姊妹被成全起來的時候,卻可能會遇到在教會裡面被打壓的情況,怎麼一回事呢?
1.外人感和客旅感
以弗所書第二章講到:「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兩下」指的是外邦人和猶太人。我忽然明白,我們在成全聖徒的過程中,會碰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內心裡面的外人感和客旅感,是我們在孤兒的心裡面會有的一種不安全感。為什麼這樣的不安全感會抵觸我們本來想要成全聖徒的這件事呢?
舉例來說,我們帶領一個慕道友信主,他終於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作為禱告、帶領他的人,你開不開心?緊接著你想要很快帶領他進入教會生活,讓他在小組裡面和弟兄姊妹建立美好的關係。他剛進入教會的時候,誰有外人感和客旅感?是剛受洗的那位。於是你盡所能帶他和牧者、弟兄姊妹熟悉起來,盡可能參加特會、受訓,期望他可以委身、被栽培、被成全。可是當他不斷成長,由於他的服事態度,恩賜才幹引起牧者的注意,漸漸地,以前牧者找你,你再找他去服事,現在牧者直接找他,那麼現在是誰有外人感和客旅感?是你嗎?
如果我們帶著孤兒的心在服事,不去處理我們裡面的不安全感,即便你渴望成全、栽培、提拔弟兄姊妹,你會發現,當你成全到一個地步,你沒有辦法再繼續成全下去!因為不安全感在我們裡面作祟!
就像華人有「留一手」的文化,因為我們覺得若不留一手,很容易就會被幹掉!所以如果你開牛肉麵店,你一定不會教給任何人你的湯頭是怎麼煮出來的!因為那是整碗麵的精華!
這樣的不安全感在我們裡面作祟,以至於如果神使用我們所帶領的弟兄姊妹超過神使用我們,我們會心裡不舒服。
所以在門訓的過程當中,我們心裡其實想的是:「你要緊緊地跟隨我,但你不要超過我!我願意成全你,只要你在我的後頭。」為什麼教會裡面沒有偉大的人興起?很可能因為我們的文化裡面不喜歡有偉大的人從我們中間興起,因為他的偉大可能會威脅到我!我們必須要誠實面對我們的心,當神開始祝福弟兄姊妹,我們也許表面上在拍掌,內心卻是酸酸的,在想:為什麼不是我?
(待續,摘自: 20190609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