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國度領袖學院、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副院長 喬美倫老師
第二部曲——憑著信心/進入應許
「脫離咒詛/開始蒙福」之後,我們就需要弄清楚何處是我們所要得著的地業。對亞伯拉罕而言,他築壇並走遍的迦南地,就是上帝應許的地業。因此四百年之後,他的子孫以色列要得著的也就是這塊上帝應許的地業,而不是他處。不是他們暫居的歌珊(當年約瑟為他們爭取的,也是塊好地),也不能逗留在約旦河東(雖然他們已經戰勝二王得河東之地)。
然而徒有應許也不夠,應許需要信心來相對應。「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來三15~19) 新約希伯來書作者清楚言明,倒斃曠野的那一代,不是沒有應許,而是沒有信心。
相對於不信的一代,約書亞與迦勒顯然有不一樣的心志。「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民十三30)這裡的「立刻上去得那地」的「得」就是「得著仇敵的城門」的「得」(yarash),顯然迦勒擁有亞伯拉罕子孫的DNA,他將信心對準應許,正如他的祖先亞伯拉罕一樣。
「得」(yarash)這個字,有佔領、趕出的意思,屢屢出現在以色列「得地為業」的描述中。它在申命記出現63次,摩西勉勵以色列人一定要進入上帝應許的地業。在約書亞記出現24次,「你們要過這約但河,進去得耶和華你們神賜你們為業之地。」(書一11)在約書亞的帶領之下,以色列人不但越過約旦河,並且以三次戰役(中部、南部、北部)大致底定整個迦南地,以致「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書廿一43、45)這意味著以色列人「得」(yarash)了迦南全地為業。
舊約稱他們得全地為業為「進入安息」(參詩九十五篇),這裡的「安息」不是shabbat安息日的安息,乃是另一個字nuah,這字在中文譯為不同的字:
等弟兄在河那邊享平安。(申三20;書一13、15,廿二4)
得以住在承受為業之地,太平安然居住。(申十二10)
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安靜,不與四圍仇敵爭戰。(書廿三1)。
大衛享受安靖(撒下七10~11)
所羅門「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王上五4)
亞撒「神賜他四境平安。」(代下十五)
約沙法「神賜他四境平安。」(代下廿30)
解經家華德凱瑟指出「nuah 代表一種在上帝預備、應許、計劃與祝福之中平靜安穩,不受任何擾亂的狀態。特別與上帝應許以色列人的土地有關。」
總結就是,蒙福之後,要清楚上帝給我們的應許,有應許還不夠,還要有與應許相對應的信心,才能從仇敵手中奪回牠所偷竊殺害毀壞,卻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得著安息nuah,安享地業。
(待續,摘自: 2020靈糧季刊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