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 周巽正牧師
經文:羅馬書一章16~17節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6~17)
一、我們是因信稱義的聖徒
3.公義的定義:我是公義的嗎?我會更公義嗎?都不是靠著我們自己。
公義的定義是站在神的同在裡,不帶著任何的罪疚和羞恥感,好像從來沒有犯過罪一樣。
你會說:「有可能嗎?」因為你感覺,你就是充滿了罪的罪魁。你會發現仇敵不斷地利用罪疚感、羞恥感和自卑情緒控告我們。某種程度,在我們的GPS當中,我們輸入的不是在基督裡真實的身分,而是我們所感覺到的身分。聖經是這樣描述公義的身分:「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三21~26)這段經文不斷地講到一個觀念,就是「神的義」。「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為什麼福音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是愚蠢的?因為神的義,因著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可是對你我來說,卻常常有分別。
我們以為「犯了罪」有不同等級。比如說,一個作奸犯科的人,似乎罪比較多,我的罪比較少。可是你要明白這邊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當我們虧缺了神的榮耀,不管你是虧缺一點或虧缺很多,都是虧缺。從律法的角度來講,我們都是不及格的。不是在這個恩典當中,我需要的比較少,因為我從小在教會裡面長大,而那些作奸犯科的人需要浩大的奇異恩典。不是的,我們都需要神的恩典。「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我們覺得有分別,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當你看見到這些作奸犯科的人最後信了主,你心裡覺得「怎麼可能那麼容易」。當耶穌掛在十架上,旁邊的強盜說:「在你得國的時候紀念我」,耶穌回答說:「今日你必與我在樂園裡。」這樣的一個強盜,他有什麼樣的好行為?他唯一做的是「相信」。讓我告訴你,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如果你還在看自己的本領跟能力,你想用你的意志力活出聖潔的生命,你就錯過了這個福音的美好。
「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三24)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不太能夠接受「白白的」。當耶穌掛在十架上,祂最後說: 「成了」,但我們覺得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我們覺得耶穌在十架上面雖然說: 「成了」,但祂又會告訴我們還要靈修、讀經、禱告;每天要讀十章聖經、還要傳福音、參加小組、然後牧養,之後才成了。不是的!我們很喜歡在福音上面再加一些的東西,因為我們覺得因信稱義太簡單了。
(待續,摘自: 20180715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