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巽正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五章17、19∼20節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關於夢想和夢想的實現。對大部份的弟兄姊妹來說
當我們領受到從神來的夢想和呼召,我們總是非常興奮地期待所領受的應許立刻成就。
但每當等候應許成就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感覺到疲憊。親愛的弟兄姊妹,問題出在哪裡?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 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五 17、19)然而,我們的問題是「子憑著自己還想要做些什麼」。所以當我們領受異象的時候,我們就靠著自己努力達成,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發現,無論你再怎麼樣努力,夢想還是這麼遙遠。此時夢想就變成了勞苦重擔,甚至放棄了。 為何會如此呢?
「父愛子,將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給祂看,還要將比這更大的事指給祂看,叫你們希奇。」(約五20)這邊講到一個關鍵──「將祂自己所要做的一切事指給祂看」你會發現我們在領受異象的時候,我們覺得實現這個異象的責任在自己身上。可是耶穌說:「父愛子,將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給祂看。」換句話說,是父要成就的,是父把祂要做的事指給子看,因為父愛子,祂邀請祂的兒女與祂一起同工。既然是父要做的事,責任就是父扛,而不是我們。 舉一個例子,我的小兒子很喜歡玩拼圖,但是他不會拼。所以我會完成大部分,留下最後一片讓他完成,當他拼上那最後一片拼圖時,他會覺得整個 拼圖都是他完成,而身為父親的我並不會跟他計較,因為我們都很享受我們一起合力完成拼圖的成就感。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當你從神那邊領受異象的時候,你所領受的不是第一塊拼圖,是最後一塊拼圖。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很多時候,在我們還沒有領受異象之前,我們是安息的;然而一領受完,我們就經歷到勞苦跟重擔。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是以奴僕的身分領受,所以責任是在我肩上,因此在完成這個異象過程中,我們就背負了勞苦重擔。可是耶穌卻說:這不是我要你們所負的軛,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所說的軛和擔子,是兒子的軛、兒子的擔子。當我們講到夢想的旅程之前,我們首先要談的是「以一個兒子的身分領受 夢想」,這個過程才會是容易、輕省並且能夠在安息中看見夢想成就。
一、保羅的祕訣:靠主喜樂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 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2∼14)保羅知道他的目標在哪裡,而且他竭力追求,為了要得著耶穌基督在他裡面所要他得著的,所以他的人生是使命導向的人生。然而保羅的「竭力追求」,跟我們的「竭力追求」有什麼差別呢?保羅的「努力面前、向著標竿」,跟你我又有什麼樣的差別?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 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4、6∼7、 10∼13)我們嘗試來回答一個問題:保羅如何能夠向著標竿直跑,卻沒有任何掛慮?特別是保羅是在監獄裡寫下腓立比書的,監獄是一個最沒有生產力的地方,可是在監牢裡面的保羅卻可以跟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弟兄姊妹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而且是「大大的喜樂。」
(待續,摘自: 期刊 – 20160619靈糧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