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台北靈糧堂 林德安牧師 )
二、信心呼求的母親
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好好的遵行神的話,孝敬我們,我們就是有福的父母親;但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或是長大成人仍讓我們擔心,這樣的父母親能夠蒙福嗎?答案是肯定的。
1.堅定不移的信心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 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太十五22∼28)
從經文中我們看見,耶穌不是不知道婦人的問題,而是耶穌早已看出這個婦人的信心是值得門徒好好學習的。這外邦的婦人,即使一次又一次的好像踢到鐵板,她的信心是這樣子的大,仍堅持到底。信心能夠觸動神的心,這位媽媽堅定不移的信心,使得她領受了主應許的話,回家去女兒真的好了。另有一位外邦的百夫長,因著他的僕人生病求耶穌,耶穌要去醫治僕人時,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路七6∼9)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意思是、有信心的人,是神所喜悅的。「信有神」意思是到神面前就是確信神是存在的那位、是又真又活的那位,而且我們相信神必然賞賜尋求祂的人。這樣的信心能夠觸動神,神就樂意賞賜。雖然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但是求主保守我們對神堅定不移的信心。
2.常常禱告不灰心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耶穌在這裡用寡婦跟不義的官來比喻。寡婦求城裡的官替她主持正義,這長官本來不敬畏神、也不埋睬人,但是因為寡婦不斷的求他,他終於為寡婦把事情解決了。耶穌用這個反面的比喻告訴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連這個不義的官,會因為寡婦不斷地求而答應了,何況是我們的天父呢?佳音電台訪問過一位姊妹,她是位鋼琴老師,因著孩子她有機會接觸到教會,雖然有感動,但是一直還沒有信主受洗。
有一次她的孩子得了腹膜炎,有生命危險,全教會迫切為這孩子禱告,這媽媽也在神面前不斷的呼求。當她在等候孩子手術的過程中,她看見牆壁上有一幅圖畫,畫裡有一個牧人抱著一隻小羊。她看見自己彷彿是那隻羊,被牧人抱在懷裡,她感受到一份從來沒有過的平安,心裡面的焦慮害怕就放下了,而她的孩子也在危險中順利的完成手術。出院那天剛好是那孩子的生日,對媽媽來講,這孩子彷彿又重新出生一樣。她透過禱告經歷到這位神是又真又活的神,是垂聽禱告的神,是救她孩子的神,她因此就受洗成為神的兒女。
她信主之後,很認真的追求,讀聖經,她看見自己生命有許多需要更新突破的地方。她以前很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嚴厲,常常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可是當她生命更新改變,她的丈夫看見妻子脾氣改變,跟孩子和自己的關係越來越好,因此丈夫也決定受洗了。鼓勵在座的父母親,為你的孩子禱告不要灰心、不要放棄,繼續的禱告呼求主。
(待續,摘自: 期刊 – 20160626靈糧週報)